首页
道孚概 述
2021-06-02 11:56:00
来源:
道孚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2759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道孚原名道坞,其意为马驹。民国元年(1912年)10月,改道坞为道孚。道孚地势高寒,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地广人稀。为四川取道康北通往西藏必经之路,也是茶马古道之门户。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鲜水镇,海拔3007米,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0°32′-101°44′北纬32°21′-30°32′。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东邻康定县,东北与丹巴县相接,北与阿坝州金川县连界,西与炉霍县接壤,南与雅江县为邻,西南与新龙县毗连。幅员面积7053平方公里,有耕地12.08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98亩;有天然草地62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 567.75万亩,载畜能力为78.1万个羊单位;有林地440万亩,森林覆盖率25.3%。2021年辖5个片区工委,19个乡(其中6个牧业乡),7个镇,138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4.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9人。总户数9572户,其中农业户数7754户,农业人口40370人,占总人口的83.21%;城镇居民户1818户,城镇人口8143人,占总人口的16.79%。县境内居住着藏、汉、彝等16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8%。
道孚县境内地形复杂,峰峦起伏,东北高,东南略低,东西长116.24公里,南北宽132.44公里,大雪山从东北延伸入境与横亘山的支脉白日山相连,成为道孚县境内的主要分水岭。境内有名称的山、峰、垭共107处,境内最高海拔5820米,最低海拔2670米,平均海拔3245米。道孚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按地形大体分为:东部八美山原宽谷区,西南部尼措、瓦日山原河谷区,南部扎坝高山峡谷区,北部玉科为高原高山区。 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8.2℃,年均最低气温为零下14.3℃,年最高气温为29.9℃。年平均降水量为633.6毫米,平均日照2296.95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113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其特点是春夏不分明,冬长夏短,冬寒干燥,热量充沛,动植物品类繁多。由于不同海拔的层次地貌,构成了多层次的不同生物种群和群落的立体分布特征。
道孚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药材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境内山峦起伏,沟壑交纵。大渡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玉曲河、却瓦鲁科、五重柯、干尔隆、沙冲河等114条,流域面积2452.2661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1.97亿立方米,另有温泉9个,湖泊53个;属雅砻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鲜水河、庆大河、茶垭河等427条,流域面积为5094.515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9.47亿立方米,另有温泉7个,湖泊73个。全县水域总流量为41.4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3.8万千瓦。2005年8月27日,道孚县鲜水河3×6300千瓦的孟拖电站奠基,标志着道孚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道孚的植被物种较为丰富,夏秋季莽莽苍苍,鲜花盛开,姹紫嫣红,色彩亮丽,斑斓夺目。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森林植被主要有5科10属20种,有冷杉、铁杉、云杉、柏木、桦木以及红杉原始森林;草种植被主要有56科158属321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有9种,如雪豹、金钱豹、白唇鹿、藏羚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6种,其它野生动物有40种。道孚县中藏药业发展历史悠久,中藏药资源丰富。根据“中国中藏区域”划分,属于全国九大类型区中“IV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的IV6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贝母、当归、大黄、羌活、虫草、麝香区和“VIII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的VIII”青藏高原峡谷区的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羌活、甘松、藏陈菌麝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派藏药的发源地区之一。2002年引进一欣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道孚县注册开发沙棘。同时与县扶贫开发办配合共同进行半夏、附子等中药材种植实验取得成果后,确立中华公司发展的两个短期开发项目。至2004年,全县共建设沙棘基地12509亩,附子基地100亩,开展了半夏、沙棘的初加工。
地下矿藏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道孚县矿产种类多、贮量大、品位高。有八美农戈山多金属大型矿床,含铅锌矿、银铜矿;玉科根生沟钨矿床;葛卡乡小型磁铁矿;扎坝区容须卡中型锂辉;仲尼乡的锂辉和铍矿床;扎拖乡的中型水晶矿床,贵重金属的黄金矿在各区乡均有藏量较大的矿点。菜子坡187.1万吨藏量小型富铁矿的开发已富裕一方。
道孚县不仅素有“甘孜州北大门”之称,而且也是通往西藏的门户,被历代兵家所重视,是历代的屯兵之地。1936年2~7月,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的红四方面军途经道孚时,建立了苏维埃博巴政府,开展抗日救国革命活动。在道孚这块祥瑞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道孚人一直追随历史前进,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了“民主改革”、“合作化”运动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道孚人民,勤劳勇敢,俭朴淳厚,爱家乡、勤农耕、善牧业,不断拼搏奋斗,鼎新开拓,创造了许多文明业绩。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惠及一代又一代子孙。这里人美、山水美,满怀壮志和豪情的道孚人正在新的建设平台上拨动着多彩的音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农村到城镇,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道孚县的国民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成效卓著,业绩辉煌。2002年道孚县被列为省、州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基地和全省三大青稞商品粮基地,五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3108万元,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2万元,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0.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95亿元),年平均增长10.6%,是“九五”期末的1.74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065吨,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保障。2005年,牲畜存栏达229207头(只、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5万元。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0.56亿元。历史证明,道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4万多道孚儿女热爱家乡,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建设道孚的智慧和力量。
道孚是甘孜州对外开放县之一。无论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气候条件、交通通讯条件等方面都为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历届县委、县政府根据形势要求和对县情的再认识,及时调整和拓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坚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小康目标,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良机,科教兴县,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尽快突破经济、社会缓慢发展状况,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时俱进,把道孚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甘孜州北部生态屏障重要前沿防线,建成甘孜州康北经济强县。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关于解放思想,紧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实行“六个启动”和“五个转变”,对保守的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公开作废;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引智的优惠政策;做好“经营城市,发展经济,人才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六篇文章;抓好“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优势矿产业、生物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产业”五大支柱;“农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长治久安”三项工作的“653”发展战略,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真正做到“旅游兴县、科技强县、文化扬县、农牧稳县、交通畅县”。
以扶贫工作统揽全局,2003年重点解决25965人的温饱问题,稳定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的温饱成果,结合县情,采取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治穷、治愚相结合,依托资源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带动一批;依靠“扶贫工程”改善基础条件,解决一批;加大帮助力度,调整扶贫资源,扶持一批;动员各界力量,加大民政救济,救助一批新村扶贫。对纳入全省扶贫规划的20个扶贫新村,采取一村带多村。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县扶贫开发:一是解决20个村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人均年增收不低于100元;二是巩固和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年人均增收不低于120元。
为进一步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从1998年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新事物,是国家三条保障线之一。2005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114.3万元,月人均补差达87元,共保障城镇低保对象963户、1449人。同时,2005年8月正式起动全县农村低保,向全县农村低保户1175户、440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88万元年,年人均发放补助金200元。
开放市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化经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经营市场,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基础和公用设施准入机制,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开放包括能源、交通、运输、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公交出租、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等各类公共设施,有偿转让城市公共设施经营权。同时,把经营城市同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同旅游战略结合起来,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打造城市品牌,吸引更多政策倾斜,吸纳更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来安居乐业,实现城市的巨大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来配合宣传促销工作,继承传统,实现特色,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吸引周边农牧民来城市定居,吸引旅游、房地产开发商来投资建设,吸引广大游客来观光消费,以人气聚商气,以商气促发展。2005年全县共有商家600多户,今日的道孚各路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购销活跃。
注重人才培养,使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本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和“开发人才,经营人才”的新理念。2005年,全县共有科技人员6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人,农业技术人员72人,教育技术人员386人,卫生技术人员156人;按职称分,中级205人,初级403人;从学历分,本科58人,大专297人,中专284人,高中22人。
开放的道孚,交通通讯和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有所发展。运输货畅其流,购销兴旺。2005年县内已有省道S303线(原国道317线)、213线,与县道雅道路、道二路及乡村专用道构成公路网;已建成公路27条,通车里程达782.85公里,县城距州府康定215公里,客货车直达康定、成都、丹巴、小金、阿坝、雅江、炉霍、甘孜等县、市。每天有直达成都、康定的客车10余班次,从道孚至成都只需一天时间,从康定到道孚仅需4个多小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全国电话直拨、129传呼机全面开通;2005年邮电业务总量363万元;全县市话总户数1898户,农话总户数350户,移动用户24489户,电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
教育方面,推进“两基”,实施“普九”,全面完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县有幼儿园2所,小学47所,在校生460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普通中学2所,县进修校1所,各类成人自学考点1个。
道孚县过去村级卫生站(室)覆盖率低,广大农牧区特别是牧区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群众看病难、用药难、因病致贫的问题突出,村级卫生站(室)是农牧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截至2003年底,全县157个行政村仅有13个村级卫生站(室),占行政村总数的28%,低于全州平均值25.38%。2005年全县共有县属卫生机构24所,病床位195张,卫生技人员162人,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保网络,中、西、藏医药并重的格局。县人民医院已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评审,八美中心医院已成为全州首家达“一级甲等医院”标准的中心医院。
社会文化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县城的亚拉大酒店,有床位186个,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同时还有道孚宾馆、交通宾馆、雪域大酒店、八美宾馆、白塔生态公园等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道孚民居群、藏式香巴拉宾馆、白塔生态公园等集藏族唐卡、雕刻、民族风俗风情及藏族饮食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大荟萃的餐饮娱乐场所。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广播电视台、职工俱乐部等文化设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无线广播电台1座、节目3套,电视台3座、节目26套,还有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各1个,以及花园广场和以农家乐、藏家乐为一体的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运输业有汽车客运、小车出租公司、拖拉机;农机服务业有机耕、脱粒运输;商业服务业有旅店、饮食店、网吧、0K厅、美容美发、小卖部、缝纫、修理业等;建筑方面有以水泥、木、石雕刻、绘画为主体的建修业组织。  
农业的发展,是在中共以农业为基础的政策指引下,依靠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经过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取得的。道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在实行科学种田的同时,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道路,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向一定深度和广度。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种植方式及思想观念,由过去的传统落后封闭的生产耕作,向现代化的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转变。道孚县农村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税居全县财政收入首位。县境内农民习惯靠土地轮歇,以增加肥力,为了粮食增产丰收,在严禁农民白地下种的同时,以引进“9504”、“藏青85”、“康青3号”、黑六棱、白六陵等改良品种为主,采取换种配种、药剂拌种等措施。进一步推广农技工作,在八美镇少乌村建立了“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大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根据该区规律性春旱和秋雨较多的特点,实行深耕细作和改土。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良种基地建设,及时使用灭虫剂、除草剂,预防疫虫害对庄稼的危害。采用高炮防雹增雨,努力减少农作物气象自然灾害,增加单产量。“无粮不稳”、“无工不富”,保护好现有的耕地面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思想稳定。在中共中央多个第一号文件指导下,加大农业投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九五”期间,逐步建立配套的农机(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巩固现有经济的基础上,乡村广集财源,发展农村经济,管好用活积累资金,使集体经济明显增强。
遵循“以水兴县、以水促农、以水稳产”的指导思想,根据本地区实际,实行分片规划,分区管理,坚持集中连片、先易后难,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治理的原则,采取蓄、引、灌、排一体化,以改变生产方式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手段,进行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老、少、边、穷地区落后面貌,是稳定藏区的必行之路。广大农牧民多分布高山地带,居住相对分散,加之县财政收入十分困难,资金的投入有限,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有的村寨生活用水需到1公里外的溪沟背水,人畜共饮、极不卫生,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影响了农牧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国家和上级财政加大投资力度,全县已建有水利设施193处,其中水渠138条,水塘55口,有效灌溉面积23026亩,保灌面积1851亩。截至2005年底,已解决2.7万人、7万余头(只、匹)牲畜的饮水问题。
畜牧业是全县三大经济支柱之一,也是道孚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全县牧区实行“人、草、畜”三配套建设,不断改善畜群结构,增加优良品种养殖,提高畜产品的出栏率,调整牧业结构,改善牧民生活和居住条件,丰富商品经济。加强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到“九五”期末牲畜总增率达到40%,出栏率达到25%,商品率达到18%。道孚牧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沼泽草甸,畜群主要是耐粗放的高原牦牛、良种马和藏系羊、绵羊等。黄牛、牦牛是农牧民食奶、制酥油的主要来源,还有犏牛也是农牧民喜欢饲养的品种。全县均属草地类型,牦牛有耐寒冷、踩冰雪、抗炎热、善行善驮的特点,成为牧民搬家运粮及长途运输的重要工具。
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道孚县乡镇企业起步晚,发展慢,在1991年前还未建立起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乡镇企业。“九五”期间,在形式上采取联办、镇办、村办、户办等多种发展方式,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来本地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形式的乡镇企业,推广“谁投资、谁受益;谁发展、谁光荣”的发展方向。县乡镇企业具有门类多、规模小的特点,形成“多轮驱动,多轮运行”的发展格局,全县出现了多成分、多结构、多类型的民营企业群体。200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613万元,比1990年的610万元增加5003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6.2%。
发展林业是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国策,也是改变小区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全县林业在1991~1998年进行的改革,是道孚县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以采伐木材为主的林业企业、资源枯竭,市场销售疲软,企业之间拖欠严重和“三角债”严重,最高年度额达5000万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道孚的经济发展。道孚县是典型的“木头财政”,91%的财源和农牧民收入都来自林业,虽然林业对地方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木材资源损失、浪费严重,森林资源储量急剧下降,无休止的大肆采伐,致使局部地区资源已濒临灭绝。据1993年9月全州森林资源消耗量统计分析,森林消耗量超过生长量最多的是道孚,年总生产量为6.1万立方米,而年消耗量为21.7万立方米,是生长量的3.6倍。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导致泥石流、洪涝灾害、垮方、水土流失等屡见不鲜,大自然的惩罚,使人们吃尽了越穷越伐、越伐越穷的苦果。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结束了道孚县长期从事经营性木材采伐历史,林业工人放下斧锯,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和“护林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从事各项生态建设,迎来了生态林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道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底韵浓厚,遍及22个乡镇。道孚民居,康巴一绝;亚拉雪山是全藏区十二大神山之一,梦幻仙境;御建惠远寺古刹,佛坛生辉;玉科草原为“康巴阿勒泰”;高山峡谷的扎坝文化,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的八美变质岩石林,造型奇特,国内唯一,属世界罕见的奇观。道孚县“泰宁自然风景名胜区”,于1998年10月被批准为“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亚拉自然风景区、宗教圣地—惠远寺、八美石林三大景区与九寨沟、海螺沟、木格措、塔公草原等自然风景区相连接。亚拉风景区有雄伟的亚拉雪峰,各具特色的高山海子,并呈梯形分布,瀑布、天然温泉群装点雪山,冰川、红杉、原始森林、草原、杜鹃交相辉映。据说有天然温泉药池480个,能治人体480种病,药池边有藏文石刻说明,相传格萨尔王在征战弥约国路过此地时,深感风景迷人,特意留下弓箭和铠甲作为亚拉镇山之宝。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及省旅游局专家在多次实地考察后指出:“亚拉自然风景区是整个康巴地区立体自然景观最集中、最完美,开发利用价值高,地理位置最好的自然景区。”
八美石林绵延约5平方公里。远眺石林,如群峰汇聚,塔林连绵,景象万千。徜徉其间,石柱、石笋、石槽、石蘑菇、石莲花、石猿、石象栩栩如生。驼背鱼脊,似猛虎下山,似猕猴酣睡,似企鹅迎宾,千姿百态;有的隐于金黄色的沙棘果簇间,有的居于万花丛中或峡谷里,或隐或现,各种山岗石韵尽收眼底。其色泽随季节而变化,春秋一般为银蓝灰色,夏日则为苍墨色。受外界影响,形状变化多端。诗云:“模岩一孚到城南,文笔凌云挺翠岗,天马灵钟呈异景,葱葱瑞气半山含”。四川省地矿厅专家多次考察并指出:“八美石林实为西南第一林,绝不亚于广西、贵州等地的石林,而且开发潜力极大,地理位置极佳”。“康巴阿勒泰”的玉科大草原,格萨尔文化走廊上的龙灯大草原,充满神秘多元文化的扎坝大峡谷婚俗文化秘意幽踪和道孚民居之华丽等特色,成为四川省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1991年农牧民纯收入579元,与计划比增加6元,完成计划的101.05%;2005年为1234元,与计划比增加100元。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城镇失业人口控制在4.6%以内。 农牧民住宅平房变楼房,全县平均每户有住房3.23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7.52平方米。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手机等商品开始进入农牧民家庭,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1991~2005年的15年里,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党的阳光暖照人心,金秋的硕果累累,高原的崛起催人奋进,未来的道孚充满希望,明天的道孚将更加和谐、富裕、文明和美丽。